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发展
“家门口”看世界第一,数千人去合肥这里“打卡”!
发布时间:2023-05-13 23:53:19    来源:合肥在线-合肥晚报

5月13至14日


(资料图片)

是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

全国100多个科研机构对公众开放

在有着合肥“科学岛”之称的

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里

一场科学盛宴正精彩上演!

在“家门口”看世界第一

去年8月,合肥“科学岛”取得重磅成果。由该院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打破尘封2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,其混合磁体产生了45.2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,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。

在此次公众科学日上,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自刷新纪录后首次向社会公众开放。

从13日一早开始,这里便成为了岛上最热门的“打卡点”之一,参观者络绎不绝,在门口排起了长队。

合肥市民陈永新是一名建筑工程师,面对强磁场装置,他仿佛在观察一件艺术品,一会儿用手轻抚可接触面,一会儿拿出手机与装置合拍留影。“我是一名建筑师,也算是个科学装置迷。”陈永新说,此前,自己亲眼见过岛上有名的“小太阳”核聚变实验装置,而自去年又知道了“强磁场”的“威力”后,也一直想再来这里“打个卡”。“在‘家门口’就能零距离看‘世界第一’,这机会不能错过。”陈永新说。

一次体验胜过“千言万语”

要论公众科学日上的观众主角,非儿童青少年莫属!当天,平日里神秘又静谧的“科学岛”上,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。

考虑到少年儿童的接受度,除了在开放的研究机构与科学装置前安排专业讲解,公众科学日上,科研人员还带着大家玩转“小”实验,触摸“微”科技。

当日天气已达20多度,但在合肥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,很多孩子却像冬天手冷要取暖一般,聚在一起不停地快速搓手。看着好奇的记者,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王彦铭来了劲头,立刻演示起来。

“你看!先把手搓热,然后放在这里,灯就会闪。”说罢,他将手放在一个名为“温差发电装置”的设备上,果然,设备末端的闪起了灯光。

合肥研究院固体所,是曾屡次助力我国重大航天工程的关键部件——“嫦娥钢”的诞生地,为何在这里会开展这样的实验?“这个装置底部连接着经过降温处理的钢板,面部连接着一些吸热材料。通过这个实验,希望让孩子们对‘温差发电’留有深刻印象。”固体所研究生陈轲介绍,许多航空航天设备其实都利用了温差发电这一关键原理和技术。

特殊的冰激凌引围观

在强磁场科学中心,当科研人员将烟雾缭绕的液氮倒入搅拌好的牛奶等液体中时,他们可能一瞬间成为了许多孩子心中“最喜爱的人”之一。因为在那一刻,伴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呼,这些液体迅速变成了冰激凌。

“零下196度的液氮会吸收物体热量,让这些牛奶等迅速凝固。”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生王吴凡说,超低温是相关超导磁体运行的重要环境,希望通过这个实验,让大家亲身体会到超低温的神奇。

“哥哥,这个液氮到底是什么呀!”“为什么牛奶碰到它一下就变成了冰激凌?”今年刚上二年级的李杨蕴喆和一帮孩子们对着王吴凡不停追问,大部分的问题,王吴凡都能深入浅出的解释,不过也有意外。

“哥哥,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冰激凌比我平时吃的好吃多了?”面对李杨蕴喆的这个问题,王吴凡一时语塞,之后说道:“这个暂时……没有科学依据,可能是你的心理作用。”王吴凡告诉记者,孩子们常有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,这是好事。“公众科学日,就是希望大家以各种方式感受科学,在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,这是最重要的。”

当日约有5000人参与“科学岛”公众科学日活动

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,是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,自2004年起,每年5月,中国科学院众多科研院所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。今年5月13、14日是中科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,全国100多个国家科研机构开放,举办500多场特色科学活动。

此次公众科学日期间,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放了一批研究单位,包括强磁场科学中心、固体物理研究所、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;还有一批装置及园区对外开放,包括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,“人造太阳”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EAST实验装置,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等。低温实验、超导科普、热电实验……除了参观令人震撼的大科学装置等,公众还能体验一系列好玩有趣的科学实验、互动游戏等。

据合肥“科学岛”相关工作人员估算,5月13日当天,就有约5000人“登岛”,走进相关园区参与公众科学日活动。

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/文 杨锋/摄

合报科学+融媒体工作室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